Zeiss Planar 是由蔡司設計師 Paul Rudolph 於1896年設計的六鏡片對稱設計。
縱使整體銳利度很高,但鏡片間空氣部分太多導致嚴重耀光,直至五十年代鍍膜成熟;
七十年代中 Arri 出產了 50mm Planar 及 Sonnar 85mm 兩支 T/2.2 Standard 接口鏡頭,
那時正好是傳奇的 T* 鍍膜出現之前,所以此電影鏡依舊是採用金黃色鍍膜。
鏡組 6片4群.最近對焦 3 feet.濾鏡 49m.十片光圈葉
參考資料【德文:蔡司 Planar 設計進化史】
參考資料【德文:蔡司 Planar 設計進化史】
2014年初此 Planar 50mm T/2.2 曾以近一千美金在 Ebay 出售,可謂物以罕為貴:
筆記手中的版本是友人拍賣得來,極少見的原裝 Arriflex 接口,用藝能環轉在 Sony A7。
Arriflex 電影鏡的成像圈通常只夠覆蓋 35mm,但焦距 50mm 以上的中長焦鏡或有例外。
「拍電影用的鏡頭,因此是以高於相機工業等級規格打造出來的鏡頭,
要用不到135mm底片一半大小的膠捲拍攝,然後放大至整個電影螢幕,
而且細節還不打折,能完成這樣艱難的任務,就是電影鏡頭之所以過人之處。」
參考資料【同款電影鏡改裝測試文】http://www.saladblog.com.hk/article/16177
✭ 攝於上環街市.觀塘 ✭ Sony A7 ✭ VSCO ✭
✭ 總結使用心得 ✭
雖然當年是為 Arriflex Standard 而生產,但成像圈剛足夠覆蓋135全幅且沒有什麼暗角。
此鏡沒有 T* 鍍膜加持色彩強化,卻有層次豐富的細節描寫力,證明玻璃用料確實上佳。
作為能用在135全幅的罕品炒價自然水漲船高,值不值得就看個人對 Planar 的熱愛程度。
鏡頭評分(五✭為最高)Carl Zeiss Planar 50mm T/2.2 Arriflex
光學質素(解析度、灰階層次、散景表現):✭✭✭✭✩
實用性(重量手感、可用光圈、對焦行程):✭✭✭✩
收藏值(罕有度、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):✭✭✭✭✭
请问有了施耐德-cine那支50/2后,还有必要上蔡司这只吗?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