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戰後富士開始生產 4x5 大底相機鏡頭 Rectar 或 Fujinar 然後才投入 M42 世界競技場。
鏡組 5片4群.重量 250g.最近對焦 1.2m.最小光圈 f/22.濾鏡直徑 49mm.六片光圈葉
鍍膜為金黃及紫藍兩色,泛黃鏡片也可能是因為加入了稀土元素(數碼上白平衡自動修正)
主要所使用的元素是氧化釷(Thorium oxide)因為其結構類似氟化鈣(Calcium fluoride)
也就是 Canon L 鏡的王牌賣點:瑩石!而氧化釷的造價相對便宜得多,故此被大量使用。
【Fujica ST801 Owner’s Manual】http://www.butkus.org/chinon/fujica/fujica_801/fujica_801.pdf
光圈值由 f/2.8-22 均可作半檔調較,能清脆地轉動環上每一節,這是較高檔的系列才有的。
鏡尾當時也只是普及 M42 接口和一般頂針,不須要像 EBC 後期一樣磨掉連動針才上機身。
與鏡身同一物料製作的金屬遮光罩可以扭上濾鏡環,也能反裝套上並合上塑膠原廠前蓋。
鏡筒質料也有分時期,早期銀環版富士鏡筒是平滑黑色皮,後期 EBC 年代才換了荔枝皮。
✭ 攝於維多利亞公園‧鰂魚涌 ✭ Pentax K-1 ✭ VSCO Kodak Portra 160 VC ✭
銳利度在全開 f/2.8 已屬中上,解像力勉強能應付 36MP,光位有點溢出致反差好像較低。
相較於 EBC 時期的暖色傾向,早期鍍膜使成像較清淡,反差亦較低,但沒有奇怪的耀光。
✭ 總結使用心得 ✭
Fujinon 早期鍍膜其實抗耀能力不錯,只是不像那傳奇 EBC 大名的濃郁色彩表現。
不用磨掉鏡尾連動針而接上轉接環確實也很方便(使用台灣 Bokkeh 接環也能無痛轉接 EBC)
喜愛黑白攝影的底片影友,也可能會被較低反差但良好過渡,及泛黃的稀土玻璃所吸引。
鏡頭評分(五✭為最高)Fujinon.T 100mm f/2.8 M42
光學質素(解析度、灰階層次、散景表現):✭✭✭✭
實用性(重量手感、可用光圈、對焦行程):✭✭✭✭
收藏值(罕有度、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):✭✭✭✩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