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統上它的鏡組設計改良自 Tronnier 於1968年設計而被冠名「拳頭」蔡福 Icarex Ultron,
其後另一位設計師 Glatzel 約於1970年換掉了前鏡的「凹玉」成就了這顆 Rollei Planar。
以鏡組設計而言,它與極受歡迎的 Contarex Planar 50mm f/1.7 關係不大。別誤信謠言呢。
鏡組 7片6群.重量 185g.最近對焦 0.45m.最小光圈 f/16.濾鏡 49mm.六片光圈葉
即使銘環標示著「Made by Rollei」及橙字 HFT 筆者手持的兩個不同批次也有點可見分別。
筆者手中較早期的編號為 1074xxx 與後期的(今次受測版本)編號 1092xxx 有三點不同:
較早期版本鏡尾的四顆螺絲是「一字」整體上鏡身的字體較幼而滲線油漆量小。
後期的鏡尾螺絲為「十字」鏡身字體和滲線較粗,而且前鏡鍍膜還多了紫藍色的一層。
作為量產機 Rolleiflex SL35 的套裝鏡,光圈值沒有半檔可調較,全開 f/1.8 一跳便到 f/2.8。
後鏡組旁有一個金屬護環,會導致轉接在全幅單反如 Canon 5DII 時無限遠打板,
金屬護環可被師傅拆除(也可還原)但大點光圈的 Planar 50mm f/1.4 無論如何一定打板。
傳奇的高保真鍍膜 HFT(High Fidelity Transfer)由西德三大公司於六十年代末聯合研製。
事實上,無論是外觀、玻璃材料和鏡組設計,這顆新加坡製的 Rollei HFT Planar 與同廠的
Voigtländer Color-Ultron 完全一樣,本是同根生,而唯一的分別就是銘環和鍍膜。
筆者在此加插一般有關 Rollei QBM 生產線的變遷:
在七十年代初所有 QBM 鏡均產自德國,銘環標上 Carl Zeiss HFT。之後廠房移至新加坡,
鏡頭由蔡司認證並使用了 Planar、Distagon 等蔡司專利名稱,銘環刻上「Made by Rollei」
1975 年後相關的生產器材由德國蔡司總部 Oberkochen 小鎮陸續地轉移到新加坡廠房。
其後祿福公司取用了福倫達舊有專利的設計名稱 e.g. Color-Ultron、Skoparex 生產了一批以
Voigtländer 名號出廠,但實質本體是蔡司設計的較低檔次鏡頭,供給 Rolleiflex SL 系列。
【Captain Jack's Rollei SL35 Lens】http://captjack.exaktaphile.com/rollei/Rolleilenses.htm
✭ 攝於海山樓・太古坊・銅鑼灣避風塘 ✭ Pentax K-1 ✭ VSCO ✭
✭ 攝於九龍塘省善真堂 ✭ Bessaflex TM ✭ Lomography Color Negative 100 ✭
✭ 總結使用心得 ✭
筆者曾磨過百支標頭中 Rollei HFT Planar 50mm f/1.8 性價比是最高的,而不是最高之一。
全開光圈完全可用,傳奇 HFT 鍍膜令色彩濃郁豔麗,唯一要挑剔就是沒有微距對焦距離。
近年海灣裡湧現大量原生 QBM 新加坡製 NOS(全新舊貨)注:原生M42接口是極稀有的。
只要你不怕手動對焦,相信現時一千元港幣以下沒有更好的選擇。
鏡頭評分(五✭為最高)Rollei HFT Planar 50mm f/1.8 M42
光學質素(解析度、灰階層次、散景表現):✭✭✭✭✩
實用性(重量手感、可用光圈、對焦行程):✭✭✭✭
收藏值(罕有度、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):✭✭✭✩
請問這個上K-1有冇打板? 你的是上黎環(即M42轉K)還是改了Mount呢?
回覆刪除K-1上沒有打板,我的是上黎環,後鏡組旁有一個金屬護環已被達叔拆除
回覆刪除噢謝謝!跟你買枝黎玩下先~
回覆刪除師兄,想請教多樣,就係上K-1收光圈要減EV嗎? 如要,收f/8大約要減多少呢?
回覆刪除可能買支QBM改口仲平過M42原生。
回覆刪除收光圈後入光量一定減,唔明關減EV咩事
我意思係收光圈時相機測光有沒有曝光過度,要輸入-EV曝光補償呢?
回覆刪除相機測光要睇係咩測光模式,我用AV模,所以收光圈時都會自動加ISO
回覆刪除我有支原生QBM口 50MM F1.8,請問可以改M42口嗎?
回覆刪除可以找師傅改
刪除